如題
我家小Q因為我跟我先生去大陸出差回我娘家住一個禮拜
所以不小心中奨了
先是發高燒到38度
接著突然不喝牛奶只喝水跟吃副食品
另外嘴唇上還陸續破了三個洞 也有流血><
帶去看醫生後確定是腸病毒
跟大Q要隔離一個禮拜
可是雙胞胎真的很難全部隔離
所以我們都盡量抱遠一點
吃完三天的藥以後
在前天洗完澡忽然發現大腿有一個傷口 類似水泡破了
緊急帶去看醫生 醫生安慰我們說沒有什麼關係
昨天去回診 醫生說有好很多了
嘴唇破洞好一點了 喉嚨也好些了
所以食量有增加
今天奶量恢復到120-150ml
醫生說再吃三天的藥 如果狀況不錯就可以不用去了
聽到有鬆了一口氣
誰知
今晚我先生幫她洗完澡後
大腿傷口處又多了兩個疑似的紅點點
天阿~~~
婆婆剛剛說明天帶她去大醫院檢查一下
真是令人擔心 不是快好了嗎><
值得一提的是
我家小妹因為幫忙帶小Q
前天也發高燒到40度
說喉嚨很痛
聽說去看醫生也被確定為腸病毒
@@@@@@@
好可怕的病毒
希望她們兩個趕快好起來
不要再生病了
我更擔心大Q
每天跟小Q再搶奶嘴><
雖然都有拉開
但是還是要隔離久一點
<<<後續補充>>>
2013.7.16
小Q終於完全好了 可喜可賀
又會笑咪咪跟姊姊玩我追妳跑的遊戲了
接著也邁入10M囉~
只是不幸的是換我生病
媽媽生病更慘 我得到喉嚨扁桃腺化膿的病
連跑了五間診所 終於在公益路上的鄭煒達小兒診所得到有效的治療
如果大家跟我有一樣的症狀 就是喉嚨痛到無法吃東西
可以去那裏看看 醫生有研究的論文 所以比較可以對症下藥
現在可以吃東西真是太感動了 嗚嗚~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以下是摘自網路上的資料 .給大家參考
http://www.dadupo.com.tw/new/bin.htm 文章出處
腸病毒的症狀
大約感染病毒之後二至十天以後才信出現症狀,大多數人的症狀不重。
標準的症狀是口腔的後部、手「掌」、腳「掌」出現水泡、潰爛,在膝蓋與臀部也時常看得到相同的水泡所以常稱了為「手足口症」。如果只有口腔「後半部」出現水泡,其它地方沒有,則稱之為「咽峽炎」。最明顯的症狀是喉嚨很疼,不敢吃東西,口水變多,同時也可能有高燒,平均七天會痊癒。有的小朋友也可能不出現標準的手足口症或咽峽炎,只有一般的感冒發燒症狀,但是在發燒退了以後,皮膚會出現類似長痱子一樣,以軀幹為主的全身性紅疹,醫學上稱之為「熱性疹症(febrile exanthematous disease)」。
如果合併有「昏睡」、「抽筋」、「嘔吐」等症狀則要住院處理而且可能有危險性,因為可以合併出現無菌性腦炎、肺炎、心肌炎、心包膜炎及麻痺等併發症。其它的危險因子還包括有:發高燒超過三天,血糖超過15Omg/dl,以及出現四肢無力的症狀等,都要特別注意。
腸病毒所引起的咽峽炎與另一種病「皰疹性齒齦舌炎(Herpetic Gingivostomatitis)」甚為相似,但是「皰疹性齒齦舌炎」的潰爛位置是在口腔「前半部」,一樣會疼痛、流口水,但是不是腸病毒造成的。
何謂「腸病毒333專案」?
丁綺文醫師表示,腸病毒「三危」恰好都能用333描述,簡單好記。
第一危:
危險族群,3歲以下。根據1998年,腸病毒疫情統計,78%的死亡案例年齡小於3歲。
第二危:
危險期間,3天之內。腸病毒71型引起重症和死亡的病例,其發病到就診時間,平均3.4天,許多病例在第三天之後才到急診或加護病房,以致搶救不及。所以發病的最初三天,病情變化極不穩定,最需要密切追蹤。
第三危:
危險症狀有三,昏睡、持續嘔吐和肌躍型抽搐。針對腸病毒71型所引發的腦幹腦炎致死及瀕死病例分析,發現這三種臨床症狀最有指標價值,若有上述症狀,必須以重症處理。
腸病毒感染途徑
第一飛沫感染:
咽峽炎發病初期兩週,病毒集中在咽喉,咳嗽所散布的飛沫就有病毒存在,因此腸病毒疫情到達「紅燈標示區」,通常建議停課三週。
第二是糞口傳染:
腸病毒生存力、繁殖力強,經腸胃道排出長達2個月。
第三是接觸傳染:
污染的手接觸摸眼、口、鼻而受到感染。